登榜德勤“2019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小花科技做对了什么?
编辑:admin 日期:2020-02-20 20:01:30 / 人气:
昨日公布的德勤“2019 中国高科技高成长 50 强”(以下简称“德勤中国 50 强”),为关心上述问题的人提供了一份重要参考。
德勤高科技高成长 50 强评选项目于 1995 年创办于美国硅谷,2005 年进入中国,每年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同步举行,其以严标准高要求著称,将评判标准拉到更长的财务表现周期——三年营收增长,以评选出各个地区实现高成长的 50 家公司,历届入选企业不乏微软、阿里巴巴、腾讯等,故又被媒体誉为伟大公司的摇篮。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入选企业的所属行业来看,金融科技占比 12%,位列第二热门行业,且 50 强企业大多分布在技术壁垒较高的行业。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金融业务场景化和客群下沉给创新型金融科技公司快速成长的空间。
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把握住这种高成长的时机。
以金融科技细分领域中,被大家普遍看好前景的消费金融为例,在该榜单中,中信产业基金孵化的小花科技以三年 2045% 的营收增长率成为进入该榜单仅有的两家消费金融类企业之一,位列第 24 名,从中不难看出只有兼具顺势而为的魄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的玩家,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占得一席。
图丨小花科技 CRO 高峥代表企业领奖(来源:小花科技)
高成长的基石:赛道选择
要探究小花科技能被德勤中国 50 强这样权威奖项青睐的原因,就必须回溯线上消费金融的发展历程,才能真正理解这家企业成功的秘诀。
2014 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流量红利,带动金融市场涌现大量的线上场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手机应用 App 满足金融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理财、第三方支付、在线借贷、消费金融等新玩家出现,吸引了大批投资,成为金融领域不可忽视的一股的力量。
一种新事物之所以能风靡,并被资本看好,逻辑在于它能解决需求、提高效率。
以纯线上消费金融为例,过去借钱,要跑网点填纸质资料,甚至需要多次往返补充资料,耗时长、体验差;现在只要一部手机,三五分钟,就能完成,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可服务人群变多,市场变大,这就是为什么蚂蚁金服、京东等巨头争先布局的原因。
千亿级 PE 机构中信产业基金也嗅到了机会,2015 年,其以控股方式孵化了小花科技,并推出消费金融产品小花钱包 App,布局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据了解,在 2017 年 5 月,仅上线两年的小花钱包就完成了千万用户的突破。移动大数据服务平台 TalkingData 发布的《2017 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网购分期应用覆盖率方面,小花钱包位列全国前二。
然而,风口之下,吸引来的不仅有投资者,还有投机者,一时间,行业乱象丛生,监管也就随之而来,并持续加强。其中,两个关键政策对行业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顺应监管,及时调整业务,成为事关生死的挑战。
一是 2017 年底,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简称“141 号文”),重点整治“四无”特征(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的现金贷业务。
据此,发挥科技金融在场景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成为诸多新金融机构积极尝试的方向,小花科技亦在此时着力发展信用卡代偿业务和小花猫分期商城,不断延伸消费场景。
二是 2019 年初,175 号文落地,监管风向变为“让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加之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互联网流量平台、小贷等纷纷杀入,消费金融市场竞争加剧,C 端红利逐渐消失,市场竞争的焦点切换至 To B。
小花科技顺势开始谋划加大 B 端业务投入,将自身在 C 端积累的业务经验和技术转化为模块化产品,对外输出。依托于股东中信产业基金和母公司中腾信的资源优势,小花科技在 B 端服务迅速打开局面。
在市场起跑时选中赛道,在监管枪响时调整节奏,始终注重合规,因时而变、因势而变,让小花科技在成立短短几年内实现高速增长,在行业站稳脚跟。截至目前,小花科技已经拥有超 3800 万注册用户,日均新增用户 50000 人,撮合资产规模超 300 亿元,自动审核率达到 100%。
厚积而薄发
风口之上,有些企业顺势而上,更多企业在行业变化转折的路口掉队离场。
小花科技之所以能够对变化应对自如并实现高成长,首要原因是其拥有一支兼具金融和互联网基因的优秀团队。
创立之初,股东中信产业基金在人才招聘、团队组建等方面给予小花科技大力支持。据了解,小花科技团队接近一半人员来自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另一半人员来自传统银行的资深金融人士,这是小花科技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及时灵敏反应、决策的重要基础。
在过去几年,这支团队锤炼内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上不断探索,建立起包括产品设计、获客运营、用户体验、技术研发、风险识别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壁垒。目前,小花科技已拥有 13 项自主研发的系统软件著作权,科技能力获行业和合作伙伴认同:2017 年与合作伙伴一同入选 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金融科技人脸识别应用案例,同年,入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的金融科技专著《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与监管》经典案例。
不同于纯科技公司,目前小花科技的技术优势在于,集技术智慧与业务思考于一身。
以对金融最为核心的环节——风控为例,小花科技自主研发的 RiskAI 系统是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了包括生物识别、知识图谱技术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体现为机器学习:RiskAI 可以随着用户行为对应人数的增加,不断调整策略,持续迭代模型,定期进行优化调整。
小花科技使用云计算平台搭建 RiskAI 系统,提升业务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干预,实现自动精准获客,自动化风险识别辅助技术,自动化系统运维,将系统响应效率不断提高,极大提升用户体验。云计算平台所有服务均支持 7x24 小时稳定运行。
借助 RiskAI 在业务环节的高效应用,小花科技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目前 RiskAI 已实现每天处理 2 万件,件均处理时效仅需 3-5 分钟。同时,从风险表现上来看,小花科技客户全生命周期 M3+逾期率年化在 6%-8%。在定位于年轻一代优质客群的公司中,客户资产质量表现相对优质。
深扎消费金融,自研核心技术,特色资产优势,诸多优势共同构建小花科技竞争“护城河”,支撑小花科技成功应对过去几年的数次行业转折,并将带领小花科技步入下一波行业进化浪潮之巅。
赋能产业新风口下,金融科技连接价值凸显
和其他许多传统行业一样,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将是整个金融领域接下来的一大重要命题。尤其国家提倡金融服务回归实体,对于企业来说,新的成长动力也将酝酿在这个命题中。
有业内人士评价称,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应用,能够更深度地刻画产业链内产供销的关系,进而厘清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脉络,从而促成产业单体链条向网络式分布覆盖,就可以形成这种 N 个核心企业加 N 个上下游客户的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科技承担连接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的赋能价值,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产业链条,进而帮助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科技+金融”模式将会成为新趋势,金融科技亦将向“连接者”的角色转化,这里面的市场空间巨大。
当然,想做这些生意的不止小花科技这样的从行业中成长起来的玩家。BAT 等互联网巨头,同样在虎视眈眈。
目前金融科技输出这个领域还未形成所谓的巨头或者寡头,尤其在赋能实体,帮助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金融机构想要的远不止是一个系统服务商,而是一个真正懂业务的“合作伙伴”。互联网等巨头在流量、场景方面有优势,但是对于依托自营业务发展沉淀出技术实力的小花科技而言,其对细分领域有深耕,拥有壁垒优势,未来同样可期。
有报告指出,由于消费金融服务细分领域多,行业格局相当分散,并将长期维持这一局面。寡头巨头更可能出现在某些细分的领域里,也就是在某些细分赛道里面。创新型企业也具有迅速成长的机会,头部公司 200-300 亿的市值可期。
结语
站在 2019 年的尾巴上回顾过去几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当年的乱象已经退位给“金融向善”的理念,金融科技开始回归本质。
这样良好的外部环境,也让金融科技的创新运用及金融科技向产业赋能成为可能,一批注重合规且有技术创新能力的金融科技公司将会从市场中涌现出来。
而最终,这种良性发展和产业升级会让更多的用户受惠,金融科技的价值也将通过 TO B 的方式得到 TO C 层面的认可,那些在过去几年积累了独特优势,实现高成长的金融科技企业,还将在未来爆发更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