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吟湫:科技成长和价值龙头是未来两条主线

编辑:admin 日期:2020-02-26 15:17:47 / 人气:

进入农历新年以来,虽然疫情笼罩,但A股在一个交易日深度调整之后,迅速反弹,在科技板块的带领下,逐渐攻破3000点。疫情,到底会对A股市场投资逻辑产生怎样的影响?新浪财经特推出《券商直播间》邀请分析师在线路演解读市场。
《券商直播间》2020年2月26日(周三)10:00-11:00邀请东亚前海证券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顾吟湫,分享“疫情冲击下的A股投资逻辑”。
以下为部分实录:
新浪财经:您如何看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多大?
顾吟湫: 去年年底和今年1月份出现了经济向好的迹象,却在这个时候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是我们看到目前疫情在我国大多数的地区都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从本周开始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企业复工是有明显的恢复。因此,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仅仅是一个短期冲击,而不会改变中长期的运行态势。
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运行态势如何呢?
首先,大家可能会问当前国内的通胀形势会不会打击经济前景?在今年春节错峰和疫情的影响下,一月份的CPI同比创下了5.4%的近9年高位,其中食品项走强明显,疫情对CPI的影响存在着结构性的特征,囤货需求激增,阶段性供应短缺的商品短期内的涨价压力较大,但是持续性不强,原因是新冠疫情对于经济的短期冲击将会大幅度削弱居民的消费能力,社会消费需求回暖并不会在短期内快速反弹。因此,我们认为在供需双收缩的情况下CPI不具备持续走强的条件,而且很有可能下行节奏会快于预期。
看一下PPI方面,1月份PPI同比0.1%,回升至正值,整体来看PPI还没有完全体现出疫情导致的推迟复工的冲击。虽然通胀的调查显示设计了1月下旬,但是春节期间工业品的现货本来就成交清淡、价格稳定,新冠疫情影响并未在此次的调查中体现出来。整体看来通胀问题并不是目前的宏观焦点,疫情会对通胀数据形成一定的短期扰动,但是并不会带来极端的数据冲击,也不会改变通胀的中期趋势。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经过第四次经济普查之后,今年GDP需要实现增长5.52%来实现翻番目标。因此,在逆周期调节政策将会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目前来看疫情会对一季度的冲击比较大,尤其是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冲击较大,餐饮、娱乐、交通运输、酒店和房地产板块这些受重灾的板块占GDP和就业和比重高达30%。这种背景下当局会出台一系列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对冲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和稳定就业。并且我们认为后续力度有望不断加码。
目前全球主要的经济体都是处在一个衰退的大趋势下,全球的货币政策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保持宽松的趋势。这些都是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相对利好的。而中国经济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冲击,但是我们认为随着逆周期调节的不断加码,会对冲一季度经济下行风险,全年仍会有望实现5.5%以上的GDP增速,从而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全面目标。短期因疫情造成的股市下挫,我们认为都是一个难得的长期投资介入时机。
新浪财经:您对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什么期待?
顾吟湫:针对本次疫情,“一行两会”的出手相当及时,节后我们看到的货币政策包括公开市场操作的扩量,先后下调7天期、14天期逆回购利率、MLF的利率和LPR的利率,发放了专项再贷款融资以及实施差异化的优惠金融信贷支持,我们认为年内大水漫灌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一段时间内出台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不大,必要性也不高,因为银行间的流动性已经非常充裕,当前的重点在于是打通银行到实体这个环节。因此,预计后续央行还会通过下调MLF和逆回购利率来推动LPR报价下行,从而使企业的实际融资利率水平进一步下降。1月份的社融数据大幅度超过预期,随着受疫情的发展,2月份的融资需求可能会有略微下滑,居民信贷也会大概率偏弱,“房住不炒”仍然是目前房地产调控的主导方向。但是在稳增长的和结构性目标之下,后续会通过结构性政策手段来稳定中小企业融资和就业,同时专项债融资节奏前移,也是配合基建股短板来稳定一季度的经济增速,预计社融总量不会出现大幅度下行,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货币、宽信用的导向。
相比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较长,对冲疫情的短期冲击,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具有精准定向、见效更快以及暂时性的特征,可能会是未来一段时间之内的主要发力点。
2019年实际赤字率为4.9%,对近年来最高,这对2020年全年的财政支出会形成一定的约束。再加上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以及疫情影响下经济增速的放缓,财政收入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下行。要使得财政政策更加有为,我们认为未来的赤字率可能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后续我们需要关注两会上是否财政赤字率会上调甚至突破3%。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批次已经全部下达,节奏明显前移,后续的发行规模可能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通过专项债券来支持基建投资,起到稳定经济增速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基建投资不同于以往,将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在拉动经济的同时也实现了产业升级的目的。
因此,我们认为即使在新冠疫情短期冲击下,中国经济也不会有失速风险,可以看到政策托底的决心,而且在“房住不炒”的大政策基调下,实际利率的不断下行,一方面是有利于长期配置资金的入市,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的融资环境改善也将有利于扭转市场对于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将会助推权益资产价格向上。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的A股处于一个难得的长期投资介入机会。
新浪财经:具体到投资策略,您有哪些建议?如何评价疫情对市场的冲击?更看好哪些行业的机会?
顾吟湫:对于A股具体的投资机会而言,我们认为未来会有两条长期主线,一是科技成长在未来长期跑赢大盘的单边趋势。二是价值龙头会长期形成一个估值溢价的趋势。
我们认为A股市场的两大长期趋势已经形成,第一个趋势是科技成长在长周期跑赢金融、地产、周期的趋势已经显现,未来会有2到3年时间的单边趋势。我们也看到近期基金募集持续火爆,有很多“日光基”诞生,多数都是围绕科技主题的一些基金,加速了行情的回暖,也同时是为科技成长持续提供了资金支持。2月14号证监会再融资新规正式发布,降低了创业板再融资门槛和优化股票定增的制度安排,直接受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TMT、医药和部分中游制造。2020年会是股权融资大年,我们将见证并购重组规模回暖和新兴产业估值的向上空间打开,由科技引领的结构性行情还远未结束,当前我们更看好受益最大的新兴行业,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5G产业链、云计算产业链、生物医药、电子、传媒行业等等。当然中游制造和龙头券商也会相对受益。
第二个长期趋势是价值龙头估值溢价的趋势会越来越显著。随着长期资金不断流入,A股的价值化进程也将不断推进,推动A股的定价和估值体系的历史性变革。过去我们知道A股的投资者结构是以散户为主,股价走势主要是受到PE主导,未来A股将逐渐地向机构化进行演变,从而引导定价体系逐渐向EPS靠拢。以美日为代表的成熟市场中,优质公司、龙头公司都是享受估值溢价的,而当前A股的估值体系正在经历龙头优质公司估值提升的过程当中,其中消费科技等行业的龙头已经逐步从折价走向了溢价,而多数的周期行业的估值仍然还没开始,龙头普遍还是处于一个折价的状态。
伴随着周期龙头的估值体系的重塑,未来有望迎来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此次疫情对于中小企业的冲击也是比较大,会加速中小企业的自然出清,行业龙头的产业整合速度也归随之而加快,长期来看是提高了龙头公司的投资价值。
另外,随着名义经济增速下行,整体的估值中枢会回落,但是龙头业绩相对稳定,竞争格局不断优化,资产质量不断提升,估值能够保持不变甚至是提升,非龙头的竞争力不断削弱,估值下移,从而会形成持续的龙头估值溢价。
新浪财经:短期在疫情冲击下给我们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呢?
顾吟湫:我们认为A股行业轮动将会沿着受疫情的影响由小到大的顺序逐渐向中线投资主线回归,当前涨幅较高的受益板块中,纯事件驱动的强势股可能存在补跌风险。而具有中期产业逻辑的板块,即使面临一定的调整,也会重新具备上行动能。
我们将疫情受冲击的影响分两个阶段来看,第一个阶段看好的是短期从疫情中受益,同时具有中期逻辑支撑的行业,例如互联网服务、医疗、游戏、生鲜电商。
第二个阶段是看好受疫情影响有限但是中期向上逻辑稳固的行业,例如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高股息蓝筹。随着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企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我们认为当前时间点已经进入了疫情的后半场,前期单纯因疫情驱动而冲高的个股将存在回调的可能性,市场重新回归价值主线。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主要侧重于三点:
一是新兴消费,包括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带动5G手机等终端消费,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的消费。
第二,健康类消费,以此次疫情应对为契机,扩大绿色食品、药品、卫生用品、健身器材的生产销售。
第三,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耗材的配额,带动汽车以及相关产品的消费。因此,我们认为在产业政策方面最为确定的是汽车产业链,房地产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大框架下,但是融资政策有调整的空间,地方版细节政策上也会有微调的可能性。
新浪财经:近期创业板不断创出新高,您如何看待其持续性?
顾吟湫: 从市场风格偏好来看,2020年以来的中小创公司股价表现好于蓝筹白马的趋势,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会延续。从目前已经公布的2019年年报业绩预告的情况来看,创业板公司在去年四季度业绩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盈利周期向上的趋势在持续。另外,从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来看,蓝筹白马公司大多是属于传统行业公司,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度较高,而代表新经济的中小创公司整体上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系数更低。因此,受到的影响也会更小。

现在致电 028-602320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