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科技技术不够“硬”,经营业绩有“整容”之嫌

编辑:admin 日期:2019-04-27 16:20:49 / 人气:

除了此前分析的“独立性”之殇外,石头科技研发投入方面同样存在不少的问题,此外,该公司的财务数据中不合理情况也给该公司申请科创板增添了很多不确定性。
作为小米生态链中的公司,拟科创板公司石头科技通过为小米提供扫地机器人而走红网络,不过其想要登陆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并重的科创板,自身实力却似乎有所不足。在《身陷小米生态链泥沼,石头科技“独立性”之殇》一文中,红周刊记者曾对该公司在收入方面主要依赖小米,缺乏经营的独立性、没有机器设备,生产靠代工,生产不能独立完成、与小米之间的资金拆借及小米对其资金占用情况严重,财务独立性存疑、知识产权与小米共享等多方面问题提出过质疑,实际上,除了此前分析过的“独立性”之殇外,石头科技研发投入方面同样存在不少的问题。此外,该公司的财务数据中不合理情况也给该公司申请科创板增添了很多不确定性。
研发投入方面疑点丛生
招股说明书披露,石头科技引以为傲的似乎是其产品应用了激光雷达技术,可以通过AI算法智能规划清扫路径,可《红周刊》记者在研究后发现,其引以为傲的技术似乎并非是其产品独家所有。
根据京东商城扫地机器人销售页面的信息显示,在京东商城售价为2799元的石头科技的产品石头T60,其规划技术为LDS激光规划,这似乎就是其招股说明书中介绍的产品特点。然而京东商城销售的其他品牌的扫地机器人似乎也不乏包含该技术的产品存在。如销售价格为2399元的科沃斯扫地宝DN33型号产品其规划技术同样应用了LDS激光规划技术。此外,售价为2499元的海尔TAB-JLH5W也应用了LDS激光规划,而且在销售价格上,这两个品牌的以上型号产品都完爆石头科技的石头T60。对比看,石头科技不仅价格优势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产品特点相比其他品牌也看不出有多少优势。如此看来,其招股说明书中浓墨重彩的核心技术似乎也算不上是多么“硬”的先进技术。
那么,相较同行业公司产品技术优势的不突出,石头科技的研发投入情况又是如何呢。根据招股书披露,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石头科技的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0.39亿元、1.06亿元和1.1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21.49%、9.5%和3.82%。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最高的2016年是石头科技的产品元年,其第一款扫地机器人产品就是在2016年9月发布,并以小米“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品牌销售的,由于产品大多是到2016年第四季度才实现收入的,所以导致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并不多,以至于其不足4000万元的研发投入就占到了当年营业收入的21.49%,其后两年,研发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却出现了大幅下行,以至于2018年,作为一家新型科技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还比不上科沃斯和福玛特两家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均值。其中,科沃斯2018年前三季度投入的研发费用就已经达到了1.5亿元。
虽然石头科技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出现大幅下行,但从金额对比来看还是有一定规模增长的,那么其持续增长的研发费用又到底花在哪里了呢?
从石头科技披露的研发费用明细来看,其2017年1.06亿元的研发费用中占比最高的竟然是股份支付费用,该项费用金额合计达5110万元,占到了当期研发费用的48.08%。要知道这部分股份支付费用的实质,只不过是技术人员可行权的期权导致的账面浮亏,并不需要公司实际投入现金的,如果不算这部分实际并没有真金白银投入的金额,则2017年实际研发投入仅有5500余万元。2018年,该公司同样还有729万元的股份支付费用为其研发费用“涂脂抹粉”。表面看起来,石头科技似乎挺重视研发投入的样子,可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该公司凭借股份支付费用的账面浮亏来为研发费用增资添彩罢了。
另外,石头科技披露的研发费用本身还存在疑点,就拿2016年来说,其当年发生的研发费用中,占比最高的是职工薪酬一项,该笔支出共计3433.53万元,占到当年研发费用的87.24%。既然是研发费用中的职工薪酬,那么意味着这笔费用仅是为研发人员支出的薪酬金额,然而有意思的是,根据石头科技披露的审计报告,2016年石头科技短期薪酬的发生总额为3425.50万元,要知道该项薪酬总额应该是所有职工的薪酬总额,也就是说,2016年石头科技发生的所有职工的薪酬总额竟然比其研发人员的职工薪酬总额还要低数万元,显然这是很值得探讨的疑点,难道该公司其他诸如管理行政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采购人员等员工2016年不用拿薪酬,反而倒贴给公司钱不成?要知道2016年该公司除了技术人员以外的员工数量占到了公司员工总数的28%以上,这部分员工难道不用发薪酬的吗?有意思的是,在石头科技的管理费用中还有292.36万元的薪酬费用,也就是说其行政管理人员实际上也是有薪酬的,若考虑这部分薪酬影响后,则其薪酬总额与研发人员薪酬及管理人员薪酬相比差额就更加明显了。
从石头科技披露的薪酬数据来看, 2016年该公司的技术人员数量为69人,而其研发费用中的薪酬支出为3433.53万元,由此计算其技术人员的人均年薪高达49.76万元,而行政管理人员总共16人,享用了292.36万元的薪酬费用,由此计算,此岗位人均年薪18.27万元,相比技术人员有天壤之别。可怜的是其他诸如销售人员、采购人员、财务人员则没有薪酬支出项目,这似乎真的“涝的涝死、旱的旱死”。而从这诸多的不合理情况来看,石头科技2016年的研发费用数据显然是存在不小疑点的。
既然研发费用投入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那么其研发投入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们从其已经获得的专利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12月31日,石头科技在境内取得了64项专利,其中包括7项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2项外观设计专利。有意思的是,石头科技的7项发明专利全部为2015年4月15日取得的,要知道境内发明专利的申请一般周期相对较长,需要两到三年时间,作为一家2014年6月才成立的新公司,石头科技却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取得了7项发明专利,这着实有些奇怪。有意思的是,这7项专利还全部与小米共享,这就让人怀疑这7项专利之中,小米科技是否给石头科技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呢?对此,招股说明书并没有说明,但不管如何,成立时间仅一年的新公司就能拿到如此多的发明专利,这背后如果没有小米的支持,反倒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因为如果没有小米的支持,石头科技凭什么要将自己的知识产权与小米分享?又凭什么把自己的经营命脉把握在别人手中?
更令人奇怪的是,除了2015年的这7项发明专利外,从2016年以来,石头科技就再也没有境内的发明专利了,其2016年到2018年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带来的只是实用新型专利,此类专利一般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结合提出新的技术方案,在技术突破和技术水平上处于较低水平,难道其每年过亿元的研发投入就用在这些不痛不痒的实用新型专利上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其研发支出的必要性就很让人怀疑了。当然,石头科技处于申请过程中的专利也有不少,然而未获专利授权前,企业单方面的申请还根本说明不了什么。
虚减成本的嫌疑
在题为《身陷小米生态链泥沼,石头科技“独立性”之殇》的文章中,《红周刊》记者曾提到,作为小米“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最早供应方,以及 “石头智能扫地机器人”和“小瓦智能扫地机器人”两个自有品牌的提供者,石头科技本身是没有生产工厂的,其产品主要有兴旺达代工生产,因此报告期内,其产品采购中除了原材料采购费用外还有大量的代工费。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2018年石头科技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原材料以及代工费用金额合计为19.9亿元,占到其当年采购总额的81.84%,因此,其当年采购总额应该达到了24.32亿元。
有采购必然有消耗,根据该公司披露的信息,其主营业务成本中涉及到采购项消耗的主要有原材料、委外加工费、外购配件销售成本、模具摊销。2018年其营业成本中上述几项成本合计金额为21.69亿元,这也就是说扣除这部分成本后,该公司剩余的采购期末都应该结转到存货中,即2018年新增的存货金额应该在2.63亿元左右,即便这中间会有一定损耗,但金额也不应该相差太大。可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的呢?
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石头科技的存货情况来看,该公司2018年期末存货金额为27770.23万元,期初金额则为5253.83万元,由此可推算出该公司2018年新增的存货金额实际上仅为2.25亿元,相比上文我们推算出的2.63亿元理论金额相差将近3800万元。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除了2018年外,该公司2017年也出现类似情况。
2017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共计采购7.33亿元,占采购总额的79.84%,可知其采购总额为9.19亿元。当年其主营业务成本中,原材料、委外加工费、外购配件销售成本、模具摊销等成本共计8.75亿元,因此理论上当年存货新增金额在4345.34万元。实际上该公司2017年期末存货余额为5253.83万元,期初余额为2297.16万元,当年存货实际新增金额仅为2956.67万元,相比上述推算结果少了1388.67万元。
如果说石头科技披露的存货数据是真实的话,那么问题就很可能出在其披露的主营业务成本或者采购数据之上,如果披露的原材料、代工费用等消耗过少,主营业务成本数据偏低,则会导致理论新增存货金额偏高,从而出现上述推算金额与存货实际新增金额相背离的状况。如果真的虚减了成本,那么毛利率便会虚高,最终出现虚增利润的结果。当然,如果披露的采购数据过高,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不过对于石头科技来说,其披露的采购数据似乎不仅不高,甚至有偏低的嫌疑。
利润有“整容”的嫌疑
为什么说石头科技的采购数据存在偏低嫌疑呢?这就要从该公司采购支出与实际采购之间的勾稽关系说起。
我们知道,一家公司要进行材料采购,就需要有支出,其要么通过现金支出直接采购,要么赊购生产材料形成负债。在上文已经核算出,石头科技2018年的采购总额为24.32亿元,此为不含税采购金额。在招股说明书中,石头科技还披露了报告期内其进行采购所发生的进项税金额,其中2018年该金额为4.24亿元,因此其采购与进项税共计发生额为28.56亿元。
那么其当年的经营性负债又有多少呢?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当年石头科技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新增金额为1.26亿元,因此理论上其当年支付现金采购的金额应该为27.3亿元,那么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从其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反映石头科技当年采购现金流出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科目为27.99亿元,此外,当年该公司的预付款项还有1314.52万元的减少,算上这一因素的影响,则其实际的采购现金支出与经营性负债比其含税采购总额要多出近8300万元。那么,这多出的数千万元的采购支出又是怎么回事呢?此外,经记者核算,该公司2017年其现金支出和经营性负债相比含税采购总额同样多出了1100多万元。
如果说其披露的现金流及经营性负债数据真实的话,那么其采购数据就存在隐瞒的嫌疑。而在上文中我们也已经分析过,即使按照其目前披露的采购数据来看,该公司也存在虚减成本的嫌疑,如果其存在隐瞒采购数据的话,那么其虚减成本的规模将更大,若果真如此的话,则其2018年的漂亮的利润就很可能存在大幅“整容”嫌疑了。
虚增收入的嫌疑
除了成本及采购方面的疑点,石头科技披露的2018年的营业收入数据同样得不到现金流和经营性债权的支撑。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8年石头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0.51亿元,同时其披露的当年的增值税销项税金额为5.47亿元,也就是说其当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增值税合计达到了35.98亿元。那么其当年实现的经营性债权情况又如何呢?
根据披露的数据,2018年石头科技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期末金额为3.9亿元,期初金额为3.8亿元,由此推算出当年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新增金额仅1000余万元,也就意味着其当年营业收入中现金流入部分应该在35.88亿元左右,可实际情况如何呢?
根据该公司现金流量表中反映销售现金流入情况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科目来看,2018年该项仅为35亿元,其中预收账款仅增加了50万元,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石头科技在2018年中,尚有将近8800万元的含税营业收入既没有以现金方式收到,也没有形成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等经营性债权。另外,根据其审计报告披露,公司各报告期末,无已背书或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那么,石头科技这数千万的收入又去了哪里呢?如果其披露的现金流及经营性债权数据无误的话,那么其2018年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就十分可疑了。
石头科技研发投入中存在这诸多的问题,财务数据真实性也疑点重重,再加上公司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即使有小米这位大牌“明星”的存在,恐怕也难为其科创板之行护航了。

现在致电 028-602320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