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大手笔呼之欲出

编辑:admin 日期:2019-03-20 10:03:24 / 人气:

科技和金融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头戏。在科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提出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明确了构建创新共同体、打造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优化创新环境三大政策;金融方面,《纲要》也明确了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三大任务,勾画了大湾区宏伟蓝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方向已明确,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个探索过程,必然涉及对原有制度和规定的突破。对此,马化腾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建议中,希望更好发挥大湾区开放门户优势,培育湾区总部经济集群,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在大湾区设立总部;为深化深港科技合作,激发高端人才潜力,希望加快研究出台“湾区英才计划”,研究设立“湾区大学”。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合办学试验区”,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合作基金”,构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等等。
  香港具有科技智力资源优势,过去五年,香港基础科研论文的产出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引用上,都遥遥领先。只是近年来,香港在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这个环节没有相应跟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基于香港经济发展的现有格局,缺乏技术转化的产业基础和空间;二是香港产业资本相对缺乏。香港拥有大量资金,但集中投向资本市场,无论是公共投入还是私人投资,科技投入总体上偏少。过去五年,香港对科技投入49亿元,不及深圳一半,只有广州的15%。《纲要》提出建设广深港澳科技走廊,支持三地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粤港澳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目前中央科研资金已过境拨付到香港,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能把香港人才智力的软件与内地的产业、金融、空间的硬件较好地结合起来,把香港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目前,大湾区内的城市通过发展“飞地经济”模式来促进香港科技成果转化,共建园区、同享成果,内地城市更多承担了“飞入地”的角色。引进香港创新资源,创新孵化器至关重要。地方政府可考虑与国际国内知名孵化器企业合作,有针对性地筛选和引进香港科研项目,加强香港与内地科研项目之间的整合和联动,合作公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管理着全球2.34万亿美元的资产,深圳和广州去年银行业资产余额加起来也超过了14万亿元人民币,大湾区总体金融体量巨大。现在需要把三地市场之间的围墙和堵点打通,实现金融资源的整合和重新配置。比如,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保持“稳”的思路,稳步推进,小步快跑。目标很明确: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我国在经常项目下已实现了自由兑换,直接投资也基本实现了自由兑换,在证券投资领域还存在一定管制。《纲要》在跨境发行债券、跨境人民币拆借、金融产品跨境交易等都明确要符合“相关规定”。因此,大湾区金融发展仍在国家确定的外汇政策大框架下,不会单兵突进。又比如,在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方面,体现 “深”的思维,着眼于提高金融市场深度,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香港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深圳以深交所为核心发展资本市场;广州打造区域性私募股权、产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纲要》在原有资源禀赋上,对金融核心城市的定位相互区分、互补发展、相互促进。通过不同市场的分工协作,构建大湾区多层次联动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大湾区资本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再比如,在发展特色金融方面,体现“进”的导向,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上大步前进。《纲要》明确,香港要建立绿色债券认证机构,广州要设立碳排放期货交易所,随着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预计绿色金融将会更多覆盖大湾区中小企业和科创企业,形成绿色金融发展蓝海。科技金融是大湾区发展特色金融的重点,《纲要》明确支持深圳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BAT也已抓紧了在大湾区布局,从3 月 1 日起,支付宝香港钱包用户在大湾区消费时,可扫码实现跨境支付。支付宝还收购了英国支付公司万里汇,提供的跨境支付服务已覆盖200多个国家。鉴于大湾区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先发优势,随着湾区内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完善,大湾区金融科技竞争力将会稳步提升。
  为在大湾区实现科技和金融的高度合作,在金融和科技的管理体制上,不妨考虑向大湾区的地方政府适当下放一些管理权限,在政策试点上对“9+2”城市群倾斜,通过基层的探索实践,积累成功的经验,创造新模式,走出新路子。

现在致电 028-602320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